Fabrice Grinda

  • Playing with
    Unicorns
  • Featured
  • Categories
  • Portfolio
  • About Me
  • Newsletter
  • AI
  • ZH-HANT
    • EN
    • FR
    • AR
    • BN
    • DA
    • DE
    • ES
    • FA
    • HI
    • ID
    • IT
    • JA
    • KO
    • NL
    • PL
    • PT-BR
    • PT-PT
    • RO
    • RU
    • TH
    • UK
    • UR
    • VI
    • ZH-HANS
× Image Description

Subscribe to Fabrice's Newsletter

Tech Entrepreneurship, Economics, Life Philosophy and much more!

Check your inbox or spam folder to confirm your subscription.

Menu

  • ZH-HANT
    • EN
    • FR
    • AR
    • BN
    • DA
    • DE
    • ES
    • FA
    • HI
    • ID
    • IT
    • JA
    • KO
    • NL
    • PL
    • PT-BR
    • PT-PT
    • RO
    • RU
    • TH
    • UK
    • UR
    • VI
    • ZH-HANS
  • Home
  • Playing with Unicorns
  • Featured
  • Categories
  • Portfolio
  • About Me
  • Newsletter
  • Privacy Policy
跳至主要內容
Fabrice Grinda

Internet entrepreneurs and investors

× Image Description

Subscribe to Fabrice's Newsletter

Tech Entrepreneurship, Economics, Life Philosophy and much more!

Check your inbox or spam folder to confirm your subscription.

Fabrice Grinda

Internet entrepreneurs and investors

月份: 2012 年 7 月

經濟:一個樂觀的思想實驗

經濟:一個樂觀的思想實驗

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心中的經濟學家對發達國家的短期和中期經濟命運深感悲觀,這種觀點與我的基本樂觀本性大相徑庭(見 認知失調該死,我是一個悲觀的樂觀主義者)。

我可以很好地想像未來十年的災難性或僅僅是不愉快的情景。 事實上,它們是我們所處情況最有可能的結果。 然而,所有這些關於厄運和悲觀的討論讓我懷疑我們是否可能忽視了積極的結果。 畢竟,就在不久前的1979年,我們宣佈了西方文明的終結。 西方遭受了兩次石油衝擊。 滯脹猖獗,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都在10%以上。 美國失去了越南,東南亞大部分地區處於蘇聯的影響之下。 拉丁美洲主要由獨裁統治。 在經歷了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的愚蠢之後,中國仍然非常貧窮。 神權政治在伊朗已經建立起來。 西方的未來看起來很黯淡。

沒有人預料到我們即將進入的黃金時代,未來30年的過程將深刻地改變人類的面貌。 我們見證了一場以技術為主導的生產力革命。 通貨膨脹和失業率均持續下降。 獨裁政權被東歐和拉丁美洲的民主國家所取代。 印度和中國融入世界經濟,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快的財富創造時期,僅在中國就有4億多人擺脫了貧困。 就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和大多數生活質量指標而言,現在是活著的最佳時機。 然而,如果你今天生活在西歐、美國或日本,肯定不會有這種感覺。 氣氛悶悶不樂,幾乎每個方面的前景似乎都很糟糕。

I.我們在哪裡,我們是如何來到這裡的?

A.美國

自1980年以來,經濟衰退主要是由央行提高利率以避免通貨膨脹引起的。 資本成本的增加將導致企業和消費者削減支出,從而推動經濟陷入衰退。 擴張性財政政策和寬鬆貨幣政策的結合將使經濟回到以消費為主導的增長軌道上。

然而,這次經濟衰退確實不同。 自放棄布雷頓森林協議並轉向法定貨幣體系以來,利率不斷下調,使個人債務水準相對於美國的收入水準增加了兩倍。 這種由債務推動的增長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結束,因為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地產價格下跌,而負債保持在原來的價值,引發了資產負債表衰退。

面對破產的幽靈,過度槓桿的家庭和企業專注於通過償還債務來修復資產負債表。 在這種環境下,貨幣政策失去了大部分效力:主要問題不是獲得信貸,而是缺乏借貸需求。 因此,自格林斯潘時代以來,美聯儲為應對經濟衰退而採取的策略——降息、鼓勵消費者增加借貸、慶祝消費主導的GDP增長的復甦——隨著經濟行為者承擔更多債務的能力達到極限,它就崩潰了。 由於每個人都專注於償還債務,因此沒有人可以獲得更多的貸款。

鑒於缺乏無槓桿增長機會,在經濟去槓桿化之前,正常增長不會恢復。 現實情況是,我們遠未消除經濟中的所有失衡。 在過去的2000年裡,金融危機之後是主權債務危機,因為各國已經將銀行的債務國有化,以避免銀行系統崩潰。 各國在保持其銀行作為信貸創造和經濟增長引擎的同時,也質疑其自身為債務融資的能力,從而導致主權債務危機。 事實證明,這一次也不例外。 我們沒有去槓桿化;我們將槓桿率從個人和企業資產負債表轉移到政府資產負債表,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隨著政府借貸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們的槓桿率也越來越高。

此外,使我們陷入危機的失衡遠未得到解決。 聯邦政府的赤字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失業比二戰以來的任何經濟衰退時期都要嚴重得多,阻礙了消費者需求。 有1萬億美元的商業房地產債務在水下,需要在未來幾年內展期。 25%的家庭房屋資產為負值,阻礙了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加劇了失業並限制了對貸款的需求。

銀行信貸創造仍然被打破。 我們沒有清理銀行資產負債表以允許他們重新開始放貸,而是本質上是行屍走肉,需要讓自己恢復健康。 鑒於銀行通過支付給帳戶持有人的短期利率(現在基本上是 0%)和長期貸款(例如抵押貸款)之間的差價來賺錢,低利率環境對他們來說非常有利可圖。 然而,在目前的戰略下,他們需要數年時間才能賺到足夠的錢來修復他們的資產負債表。

總的來說,我們的政策反應是錯誤的。 在經濟疲軟的時候,我們正在各個層面進行短期財政緊縮——聯邦、州和城市,而沒有解決我們的長期財政前景。

在過去十年中,我們看到了巨大的資本錯配,其中不成比例的很大一部分流向了房地產。 這不是一項導致生產力增長的投資,而生產力增長是財富的最終長期創造者。 鑒於住宅房地產價格的下跌是危機的根本原因,奧巴馬政府似乎決心通過首次購房者稅收抵免等措施重新膨脹房地產,並鼓勵美聯儲將利率保持在歷史低位,從而限制價格的下行壓力。

解決泡沫破裂的辦法不是重新點燃泡沫! 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Whodunit?)中所寫的,房地產泡沫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之一是將利率保持在過低、過長的時間,這導致了在追求收益率時承擔了太多風險,並助長了泡沫。 試圖重振房地產只會繼續非生產性資本錯配,並延遲實現市場均衡。

雖然美國仍然擁有作為儲備貨幣的特權,但它可以印鈔來履行其義務。 但是,您無法列印通往繁榮的道路! 印刷最終會使美元貶值。 儘管鑒於經濟面臨通貨緊縮壓力,通脹在短期內不是一個威脅,但除非美國解決其財政前景問題,否則美元在中期貶值的可能性很大。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鑒於歐元區存在更嚴重的經濟問題,美元可能會在短期內升值,轉向看似最安全的糟糕替代品。

如果日本政策制定者不得不重做他們在過去20年中做出的決定,他們可能會專注於更快地清理銀行資產負債表。 他們會更加深思熟慮地考慮他們為支撐經濟所做的支出,並會更早地開始著手解決他們的長期財政前景。

B.歐洲

歐洲面臨著許多與美國相比更大、更緊迫的相同問題。 核心區別在於,歐洲沒有相同的工具來解決這個問題。 正如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歐元區危機是設計出來的嗎?)中預測的那樣,一個沒有財政聯盟的貨幣聯盟、跨國工作力流動和順周期的財政緊身衣必然會導致危機。

在1990年代初期,隨著許多歐洲國家努力在日益全球化的經濟中保持競爭力,歐洲的政治精英們發起了一場成功的運動,以採用以共同貨幣為核心的歐洲貨幣聯盟(EMU)。 正式創建歐洲貨幣聯盟的條約的基礎是其創始人之間的一系列隱含協定。 歐洲的新貨幣將以德國的德國馬克為藍本,由以德國聯邦銀行為藍本的歐洲中央銀行管理。 為了確保共同貨幣在不同成員國中的生存,加入的國家將努力協調其財政政策並遵守嚴格的預算紀律(如《馬斯特裡赫特條約》規則和《穩定與增長公約》所述)。 總的來說,這些措施將使成員國的借貸成本大大降低,接近德國的水準。 在一個良性迴圈中,這種較低的借貸成本將促進經濟增長,為較弱的歐洲貨幣聯盟簽署國提供空間,以進行結構性改革和財政緊縮,以保持成員國的長期良好信譽。

這個願景是如何實現的? 事實上,歐洲貨幣聯盟成員國的主權借貸成本確實崩潰並匯向德國國債。 果不其然,這些較低的借貸成本刺激了整個歐洲長達十年的信貸推動的增長繁榮。 但是,歐洲貨幣聯盟國家沒有利用這個繁榮時期進行必要的經濟修復,而是將其增長紅利用於各種過度行為。 在西班牙和愛爾蘭,過度行為以大規模私營部門房地產泡沫的形式出現。 在希臘、葡萄牙、義大利、比利時和法國,它們表現為持續的財政揮霍,導致公共債務與GDP的比率飆升。 值得注意的是,除德國外,沒有一個歐洲貨幣聯盟成員國抓住好時機採取提高其競爭力的艱難措施(例如,名義上降低工資、延長工作時間等)。 事實上,具有象徵意義的是,法國在2000年決定投票決定每周工作35小時,從而更好地反映了歐洲的發展方向。

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有句名言,泡沫的持續時間總是比任何人想像的要長得多。 到2008年,即歐元推出十年後,歐洲貨幣聯盟簽署國之間的主權信用利差開始慢慢開始分化,因為在全球金融危機中,人們意識到貨幣聯盟的週邊成員國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提高其經濟競爭力,而它們的債務狀況卻大大減弱。 2009年11月出現了一個重要的轉折,希臘誤報了官方經濟統計數據,以掩蓋其真實的借貸水準。 一天之內,希臘對其年度赤字的估計從GDP的6.7%變為12.7%,總債務與GDP的比率從115%變為127%。 2010年5月,歐洲策劃了對希臘的首次債務救助,提供了1100億歐元的貸款,以換取該國將實施嚴格的緊縮措施,到2014年將其赤字降至GDP的3%以下。 到2011年春季,由於希臘繼續未能實現2010年5月救助計劃所設想的緊縮目標,並且無法重返資本市場以償還希臘債務,很明顯,歐洲當局將需要進行第二次救助,否則將面臨無序結果的風險。

如果歐洲領導人在2009年認識到希臘已經破產,並組織了一場債務違約,通過實施結構性改革將其債務與GDP的比率降至50%,以確保希臘不會再次陷入同樣的境地,我們可能不會處於我們所處的位置。 相反,歐洲將償付能力問題視為流動性問題,以進一步產生任何歐洲國家都不會被允許違約的錯覺。 這不僅將眾所周知的罐頭踢得更遠,而且使它在未來踢得更重、更難踢。 最終,這一切都是徒勞的,因為歐洲領導人認識到希臘必須重組其債務。 然而,註銷的債務太少,這並沒有從根本上幫助希臘,但打破了任何歐洲國家都不會被允許違約的幻想。 就像一旦房地產價格不會下跌的幻想破滅后就開始的美國危機一樣,這種歐洲國家不能違約的幻想的破滅將危機從希臘和“看起來”最像它的國家葡萄牙和愛爾蘭擴展到西班牙和義大利。

2011年7月10日星期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歐洲政策制定者在馬車的盤旋中決定,希臘的選擇性違約是無法避免的。 作為歐洲當局向希臘提供的第二套救助計劃的一部分,希臘主權債務的私營部門持有人將被要求接受其債券的“削減”。 歐洲貨幣聯盟的隱含保證——不允許任何成員違約——一舉被證明是錯誤的。

這一發展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它要求市場重新定價歐元區國家的風險溢價,並要求主權利差至少回到歐洲貨幣聯盟之前的水準(“至少”是因為成員國今天的負債要多得多)。 向德國國債的趨同,讓所有其他歐洲貨幣聯盟成員國多年來都能享受如此低的借貸成本,現在必須放鬆。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儘管義大利的債務與GDP比率為120%,但義大利的利差在歐洲危機的前幾個階段一直處於穩定區間內,但在2011年7月11日,即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后的第一個交易日,義大利的利差突然爆發——10年期借貸成本超過6%。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在此之前的幾個月里,歐洲央行行長特裡謝一直試圖避免這一結果,堅持認為不允許任何歐元區成員國違約,哪怕是“有選擇地”違約。 他輸給了默克爾總理。 沒有回頭路了。

當一個國家的長期債務利率超過其長期GDP增長率時,其財政赤字通常會變得不可持續。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國家無法達到擺脫困境所需的逃逸速度,反而陷入了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所說的“死亡螺旋”。 從理論上講,它可以通過多年持續的基本預算盈餘來逃避死亡螺旋的算術,但這是現代任何負債纍纍的君主都無法做到的伎倆。 緊縮政策往往過於強硬。 此外,對於那些願意認真嘗試的少數國家來說,緊縮通常來得太晚,導致赤字和債務增加,因為它對增長的影響超過了削減支出的好處。 剩下的選擇是違約、重組或通貨膨脹——一種偽裝的違約形式。

義大利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也是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僅次於德國和法國。 如前所述,其公共債務與GDP的比率目前為120%。 在過去十年中,該國的實際GDP增長率平均每年不到1%,而名義GDP平均每年增長2.9%。除了精美的皮具、高級時裝和美食外,義大利還以與英國前撒切爾夫人相媲美的工會和與希臘相媲美的逃稅文化而聞名。 對於一個擁有義大利債務水準、增長狀況和對結構性經濟改革的抵制的國家來說,在德國國債附近勉強可持續的財政赤字在5-6%時變得難以為繼。

歐洲央行或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的流動性支援可以提供創可貼,但無法解決償付能力問題的關鍵。 義大利現在發現自己處於類似於次級貸款或Alt-A借款人的境地,他們獲得了浮動利率、只付息的貸款,在房價上漲的環境中,他們可以以“預告”利率負擔得起,但一旦貸款重置,他們的房屋凈值就無力承擔。 這顆滴答作響的債務炸彈是允許小得多的希臘選擇性違約的決定的最終意義:通過打破歐洲貨幣聯盟不會違約的神話,並迫使市場重新定價整個歐洲的主權信用風險,“放手希臘”的決定提高了其他週邊歐洲經濟體的借貸成本。 特別是義大利,以至於他們無法償還債務。 由於希臘違約后,歐洲剩餘的週邊經濟體面臨著超過其GDP增長潛力的長期融資成本,違約或重組對它們來說已經不可避免。

目前解決問題的拼湊方法只會擴大痛苦,並在未來使情況變得更糟。 問題在於,沒有政治意願去做需要做的事。 除了最近的希臘大選外,像薩科齊這樣的現任總統一再被選下臺。 民粹主義的反歐洲政黨正在歐洲各地獲得選票。 希臘和義大利甚至在任何更嚴厲的緊縮計劃生效之前就已經發生了反對緊縮的起義。

對於那些對歐洲財政統一前景持樂觀態度的人來說,美國歷史提供了一個富有啟發性的對比。 在 1790 年代,在獨立戰爭和美國成立之後,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不得不發動一場艱苦的競選活動,然後才成功創建聯邦債券以説明減輕個別州不可持續的戰爭債務。 漢密爾頓的提案被眾議院五次否決,最終獲勝。 人們只能想像,在當今複雜、高槓桿化的資本市場中,這將造成什麼樣的破壞。 兩個世紀后,漢密爾頓的繼任者之一、財政部長漢克·保爾森(Hank Paulson)面臨著類似的岌岌可危的鬥爭,即在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中說服國會批准對美國金融體系的TARP緊急救助。 很少有人記得,國會實際上在保爾森第一次提出要求時就拒絕了他。 在國會批准TARP之前,保爾森又在股市下跌了7%,保爾森直接向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提出了第二次私人請求。 這些事件凸顯了,即使在一個已經擁有共同政體、共同國庫和共同語言的國家,實現重大財政轉移支付是多麼困難——一個出現在貨幣上的座右銘是 E Pluribus Unum, Out of Many One 的國家。

但歐洲沒有 E Pluribus Unum。 歐洲貨幣聯盟由17個不同的民族國家組成,沒有共同的政體、共同的國庫和單一的共同語言。 在過去六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居住在歐洲地理上的人民一直在進行連環戰爭。 在這種背景下,二戰後歐洲相對平靜的時代是一種歷史反常現象,而不是常態。 從拿破崙到希特勒等政治領導人都夢想著在這樣或那樣的願景下統一歐洲。 我們不會打賭讓-克洛德·特裡謝(Jean-Claude Trichet)和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這樣的人會在其他人失敗的地方取得成功。 非洲大陸的選民似乎有其他計劃。

在這個關頭,緊縮只會使債務問題變得更糟。 正如希臘的案例所表明的那樣,北歐國家(以德國為首)、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堅持立即採取嚴厲的財政緊縮措施,作為説明PIIG避免違約的先決條件。 這種反凱恩斯主義的藥物幾乎肯定會加劇債務危機,而不是改善它。 原因很簡單:所有PIIG經濟體現在都遠低於「失速速度」,即緊縮產生更大赤字的速度,因為它對增長的不利影響超過了削減支出的影響。 要使緊縮政策奏效,它需要從歐洲外圍經濟體以每年~4-5%的名義增長率開始。 這樣的增長率將提供足夠的緩衝,允許削減支出,而不會導致經濟衰退的混亂,這隻會增加赤字和債務比率。 當然,這些國家的名義增長率持平甚至為負。 與直覺相反的是,PIIG在短期內需要的是刺激措施,同時進行結構性改革,以提高其競爭力並説明維持增長。 相反,強加給他們的緊縮政策可能會產生與其預期結果完全相反的結果,同時加劇歐洲南部和北部選民之間的敵意。 我們正冒著歐洲政治中心解體的風險。 像激進左翼聯盟這樣的極左翼政黨和像國民陣線這樣的極右翼政黨的崛起實際上可能會終結我們所知道的歐洲。 如果蒙蒂在義大利垮台,沒有人可以取代他,歐洲將面臨另一場嚴重的危機。

此外,正在討論的“解決方案”都沒有解決歐洲問題的根源。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說過:“你不能用創造它的那種思維來解決一個問題。從根本上說,歐洲存在三個結構性經濟問題:(a)主權債務過多,(b)許多週邊和核心國家缺乏競爭力,(c)實際不適合貨幣聯盟的最佳條件。政客或主要媒體所談論的“解決方案”都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相反,它們都體現了最初造成問題的那種思維。擴展 EFSF?這無助於改善根本問題,如果救助資金增加PIIG的現有債務標籤和/或主要現有債務持有人,實際上可能會使問題惡化。採用歐洲債券?這同樣與根本問題正交,同樣有可能將債務蔓延到歐洲最強大的剩餘資產負債表德國和法國,從而使最終結局變得更糟。立即實施財政緊縮?這讓我們感到類似於中世紀的做法,即將病人放血到桶中以“擺脫”他們的疾病。除非政治領導人開始提出解決根本原因的解決方案——例如,為歐洲量身定製的佈雷迪債券計劃、債務減免、與選民進行對話以提出結構性改革的理由——否則危機將持續下去。

C.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後果可能比大多數人想像的還要糟糕

如果希臘退出歐元區並重新引入德拉克馬,那麼德拉克馬可能會在引入時下跌50%,希臘名義GDP可能會下降類似的幅度。 希臘銀行和公司以歐元承擔債務,但德拉克馬收入將違約。 鑒於全球銀行體系的相互關聯性,任何有希臘債務的銀行都可能很快發現自己與全球信貸隔絕,從而造成全球信貸凍結。 實際上,這就像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之後發生的情況一樣——乘以10,因為這樣的危機將在全球經濟和政府資產負債表非常疲軟的時候發生。 在上一次危機中扔掉了包括廚房水槽在內的所有東西,他們無能為力! 僅這一信貸凍結就可能使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和希臘違約。 話又說回來,當人們從銀行取出歐元以避免強制貶值的風險時,這些國家的銀行擠兌很可能會使這些國家的銀行,從而使這些國家本身首先違約。

這並不是說希臘退出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全球信貸凍結,並自動成為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等國的多米諾骨牌。 然而,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歐洲央行必須迅速而果斷地向這些市場注入無限流動性,並提供全面的存款保險,以防止銀行擠兌。

從長遠來看,希臘退出是否會使希臘人受益也不清楚。 如果伴隨著根本性的結構和稅收改革,重新增強競爭力將使其走上可持續增長的道路。 然而,鑒於希臘目前的情緒,更有可能的結果是貶值的好處被誇大。 在經歷了幾年的名義GDP增長之後,希臘將再次發現自己沒有競爭力,但GDP可能比現在低20%。

D.其他考慮因素:對民主、全球增長和穩定的挑戰
更糟糕的是,除了去槓桿化進程導致世界面臨的潛在經濟停滯和崩潰之外,西方還面臨著其他重大的經濟和非經濟挑戰。

1.對民主的挑戰

與中國的增長相比,西方經濟的相對衰落導致美國和西歐的許多人認為“華盛頓共識”應該被“北京共識”所取代。

“華盛頓共識”一詞由經濟學家約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於1989年創造,用來描述一套十種相對具體的經濟政策處方,他認為這些處方構成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等設在華盛頓特區的機構為飽受危機蹂躪的發展中國家推動的“標準”改革方案。 這些處方包括宏觀經濟穩定、貿易和投資方面的經濟開放以及擴大國內經濟中的市場力量等領域的政策。

相比之下,威廉姆森在2012年1月發表在《亞洲政策》上的文章中,將《北京共識》描述為由五點組成:

  1. 漸進式改革(與大爆炸方法相反)
  2. 創新與實驗
  3. 出口導向型增長
  4. 國家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計劃或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相對)
  5. 威權主義(與民主或專制相對)。

總的來說,資本主義正在扼殺民主,民主抑制經濟增長的感覺越來越可信,羅伯特·賴希(Robert Reich)的《超級資本主義:商業、民主和日常生活的轉型》(Supercapitalism: The Transformation of Business, Democracy and Every Day Life)等書籍的激增就說明瞭這一點。

2.中國硬著陸的風險

無論中國的做法有多長遠,迄今為止,中國經濟和新興市場經濟體一直是世界的亮點,幫助推動世界GDP增長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別達到5.3%和3.9%。 包括魯里埃爾·魯比尼(Nouriel Roubini)在內的一小撮市場專家警告說,中國可能會硬著陸,使經濟增長的最後引擎受到威脅。

他們的論點集中在中國房地產泡沫的破滅上:2009年,在金融危機期間,中國釋放了數千億美元(超過一萬億元人民幣)的刺激援助,以保持經濟繁榮,而歐洲和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正處於衰退之中。 數十億美元用於全國各地的固定資產投資,從道路到新建築。 中國的中產階級,尤其是富人,在房地產上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不僅作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而且作為推測城市化趨勢的一種手段。 不到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化仍在繼續,但其步伐沒有跟上房地產開發,創造了過剩的住房。 意識到真正泡沫的危險,政府還出臺了限制進一步升值的政策。

中國的過剩儲蓄對全球經濟的威脅可能比房地產泡沫的破滅更大。 大多數全球增長模式所基於的從儲蓄到消費的預期轉變並沒有發生。

總的來說,最近的一些統計數據令人擔憂:

  • 4月份出口增長4.9%,低於預期。
  • 4月份工業生產增長9.3%,為2009年初以來的最低水準。
  • 住房庫存居高不下,4月份價格連續第二個月比去年同期下降。
  • 4月份電力生產/使用僅增長0.7%,為2009年以來的最低增速。
  • 鐵路貨運量已放緩至2%至3%的趨勢速度,比去年大幅下降。
  • 4月份的貸款需求低於預期,表明獲得資金的困難仍在繼續。
  • 與去年相比,第一季度政府收入增長了10%多一點。 這是三年來最慢的速度
    與去年第一季度超過20%的收入增長相比有所下降。

目前關於硬著陸的辯論也忽視了政治、社會和宗教衝突的風險,從長遠來看,這種衝突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經濟衰退中更有可能發生。 這並不是說硬著陸是不可避免的。 中國有許多政策選擇,但仍然面臨著將內部經濟重新平衡到消費的艱巨任務。

3.瑪律薩斯約束

隨著石油、黃金、大宗商品和食品價格創下歷史新高,瑪律薩斯的擔憂正在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在過去10年中,石油、玉米、銅和黃金的價格都上漲了兩倍或更多。 大宗商品價格高企本身並不是瑪律薩斯主義,而是引發了瑪律薩斯主義的擔憂,即我們正在耗盡運行經濟所需的資源,而經濟是建立在廉價能源供應的基礎上的,並且隨著世界人口預計將達到100億而養活我們自己。

許多人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些價格似乎仍將保持高位。 我們可能正處於石油峰值。 對更難到達的石油的投資不斷增加,表明石油公司相信寬鬆石油的終結。 此外,雖然人們普遍認為油價上漲會刺激產量增加,但越來越多的石油行業內部人士現在開始相信,即使價格上漲,石油產量也不太可能大幅超過目前的水準。 就目前而言,替代的、生態友好的能源並不能提供靈丹妙藥;不僅供應不可靠和不足,而且其每千瓦時的平均成本仍遠高於石油。

4.軍事對抗的風險

這些瑪律薩斯式的擔憂也可能增加未來中美衝突的風險。 中國國有企業正在以創紀錄的速度獲得自然資源。 中國加強了對幾乎所有資源豐富的南中國海的長期主張,並正在加強其海軍和反海軍導彈,以將美國海軍進一步推向其海岸。

縱觀歷史,新的經濟和軍事強國的崛起往往導致與現有國家的衝突。 歷史一再表明,大國之間的關係不能靠慣性、商業或單純的感情來維持。 它們必須建立在戰略利益的某種趨同之上,最好是建立在“世界秩序的共同概念”之上。 然而,這些恰恰是自1990年代初以來一直缺乏的成分。

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在對「英德對抗的興起」的精彩分析中描述了各種因素(包括雙邊經濟關係;全球權力分配的變化;軍事技術的發展;國內政治進程;思潮;種族、宗教、文化和民族認同問題;關鍵人物的行動;以及關鍵事件的先後順序——這些因素共同導致英國和德國走向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邊緣。

目前尚不清楚中美兩國的故事將如何發展,將兩國帶到戰爭邊緣需要同樣多的因素。 此外,中美兩國似乎都熱衷於接觸,中國領導人也談到了中國的“和平崛起”。 然而,鑒於將他們聯繫在一起的非經濟關係的薄弱,以及在許多問題上產生誤解的真正風險,衝突的真正風險仍然存在:人權、臺灣、韓國等。

第二。 樂觀的思想實驗

這種背景令人沮喪,如果有的話,它描繪了比共識觀點更悲觀的觀點。 大多數專家預計,美國將有幾年的經濟增長低於平均水準和高失業率,但僅將嚴重雙底衰退的風險(最有可能由歐元危機引起)歸因於很小的可能性。 儘管到目前為止,歐洲政客們做得太少太晚,但賭注似乎是,當他們背靠牆時,當面對歐元的潛在消亡時,他們會做正確的事情。 我認為更嚴重的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要高得多——比如35%——因為問題的規模、選民的不滿、全球主權資產負債表的疲軟以及全球金融體系相互關聯的蔓延風險使我們面臨“事故”。

然而,悲觀的情景並不是預先註定的。 目前,沒有人認真考慮上行情景——無論是短期內什麼是正確的,還是長期的積極趨勢最終將超過當前的經濟逆風。 雖然我認為未來幾年事情進展順利的可能性只有 5%(而共識的概率不到 1%),但在 10+ 年的規模上,樂觀的結果成為最有可能的。

A.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有解決辦法

1985年,五國集團(G-5)精心策劃了對貨幣市場的協調干預,以使美元貶值,他們一致認為,在沃爾克時代之後,美元被高估了,這阻礙了美國經濟並造成了嚴重的全球失衡。 廣場協定在接下來的兩年內成功地使美元貶值~50%,而沒有引發金融危機。 歐洲的問題非常嚴重,可能會引發另一次這樣的全球峰會。 為了使這樣的峰會有效,它需要包括就尚未進入主流對話的幾個要素達成一致,包括:

  • 債務減免,將PIIG中的債務與GDP比率降低到最高~80%
  • 同時對歐洲和全球銀行進行資本重組,使它們能夠吸收這種債務減免
  • 對非競爭性歐洲經濟體進行可信的結構性改革
  • 有序退出歐洲貨幣聯盟的機制,以及關於觸發這種退出的預先商定的標準
  • 在週邊經濟體達到預先商定的名義增長水準之前,不採取懲罰性財政緊縮措施

B.當前的經濟問題更多的是政治問題而不是經濟問題

雖然經濟危機的政治層面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但政治意願問題實際上比無知問題要好得多:至少我們知道需要做什麼。 有趣的是,當你讓一群聰明、理性的人圍坐在桌子旁時,對應該做什麼有一個廣泛的共識。 從本質上講,我們應該放鬆短期財政緊縮,並專注於長期結構性改革和財政整頓,其中包括:

1.將所有養老金資本化,將退休年齡提高到70歲,並與預期壽命挂鉤

養老金制度最初是用現收現付制度建立的,在職工人為現役退休人員支付費用。 由於嬰兒潮、婦女進入勞動力市場,或者在各國最終確定人口結構向穩定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轉變之前,工人人數正在增加,但這一制度是可持續的。 然而,較低或穩定的退休年齡、生育率下降和預期壽命延長(美國的預期壽命從 1930 年的 60 歲增加到 2010 年的 79 歲)的結合顯著增加了每個工人的退休人數,使他們在目前的福利水準上不可持續。

1950年,經合組織國家每65歲或65歲以上的人中有7.2人年齡在20-64歲之間。 到1980年,支援率下降到5.1,到2010年為4.1。 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位將僅達到2.1。

解決辦法是讓人們為自己的退休儲蓄。 大多數私營僱主已經從固定繳款養老金轉向固定繳款養老金。 使用行為經濟學技巧,例如退出宣告而不是選擇加入,實際上可以讓人們為退休儲蓄足夠的錢。 公共養老金現在也應該全部資本化,以使其可持續,特別是因為它們目前的支出隱含回報率為8%,這是完全不現實的。

為了應對從現收現付制到完全資本化制的過渡,新一代工人基本上必須支付兩次費用:一次是他們自己的養老金,一次是現有工人的養老金。 要想負擔得起,唯一的辦法是將退休年齡提高到70歲,並將其與預期壽命挂鉤。 為了更令人滿意,目前55-65歲的工人可以在65歲退休,40-55歲的工人可以在67歲退休,40歲以下的工人可以在70歲退休。

請注意,向資本化養老金的轉變是一種有效性建議,對股權沒有隱含的價值判斷。 國家應該為那些收入太少而無法為自己進行有效儲蓄的人提供一部分退休金。 社會應該建立可持續和有效的福利制度,並獨立決定他們應該有多慷慨。 北歐國家已將其養老金資本化,並選擇在國家向低收入者退休帳戶繳款方面對有需要的人慷慨解囊。 因此,他們最終對低收入者更加慷慨,而養老金的成本遠低於養老金的成本,而採用現收現付制的國家則更不慷慨。

2.大幅簡化稅法,擴大稅基,降低邊際稅率

大多數經合組織國家的稅法非常複雜。 美國聯邦稅法從 1930 年代後期的 504 頁增加到 1945 年的 8,200 頁,再到 2010 年的 71,684 頁。 僅聯邦所得稅的合規成本估計就超過430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降低整體經濟效率的消費者行為變化。

邊際稅率隨著收入的上下波動,似乎是以一種完全荒謬的方式隨機進行的。 邊際稅率太高——這是一個問題,因為自重損失以稅率的平方增加。

此外,稅基太窄。 1%的納稅人在聯邦繳納了37%的稅款,在加利福尼亞州等州繳納了高達50%的稅款。 這是三重危險的:

  • 它導致稅收收入的劇烈波動,因為1%的收入比中產階級的收入更不穩定,迫使各州在經濟衰退中做出適得其反的順周期削減
  • 它激勵了50%不納稅的人投票給自己更多的福利
  • 它可能會將政治權力賦予一小部分納稅人

除香港和新加坡外,大多數東歐國家都成功地轉向了統一稅制。 雖然統一消費稅可能是最有效的,但東歐採用的統一所得稅將比現行制度更有效率,並且易於設置,因為人們已經報告了他們的收入。

他們的工作方式是,在排除一定的收入價值后,以相同的稅率對你所有收入的固定百分比徵稅。 例如,據估計,20%的統一稅(不包括前20,000美元的收入)將產生與當前聯邦所得稅一樣多的收入。 在這樣的制度下,年收入 20,000 美元的人將繳納 0 美元的稅款,年收入 40,000 美元的人將繳納 4,000 美元的稅款(40,000 美元 – 20 美元 = 20,000 美元的收入 * 20%),年收入 120,000 美元的人將繳納 20,000 美元的稅款。

所有豁免和扣除都將被取消。 這些扣除不僅扭曲了行為並增加了稅法的複雜性,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是對富人的補貼,因為它們使那些繳納最多稅款的人受益。 1美元勞動收入或資本收益之間的荒謬差距將被消除。 無論您如何製作,1 美元都是 1 美元。 政策目標將通過直接轉移支付或惠及我們打算接受的人來實現,而不是通過減稅間接實現。 因此,您的納稅申報表實際上只有一頁。

為了簡單起見和避免玩弄制度,公司稅應該設定為低稅率,可能與統一稅相同。 從理論上講,不應該徵收公司稅,因為它本質上是對員工工資和股東收入的雙重徵稅。 然而,沒有公司稅會激勵人們盡量減少他們的名義收入(工資),並以公司支付的費用的形式間接獲得這些收入。

除了統一稅外,只有在邊際私人成本低於邊際社會成本的情況下,才會使用稅收制度。 例如,碳稅、燃油稅和擁堵費的結合將改變經濟行為,因為它將使司機承擔其活動的全部成本。 這些措施比向替代方案提供補貼和減稅要有效得多,因為政客們無法選擇支援哪種技術,而且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補貼往往變得負擔不起,因為西班牙已經學會了用太陽能補貼來支付費用。 據估計,在美國,燃油稅應為每加侖 1-2 美元,而不是現在的每加侖 18.4 美分。

3.非常寬鬆的移民政策

矽谷近一半的創業公司是由移民創建的,其中大部分是印度和中國血統。 如今,在他們完成本科或博士學位后,他們被送回印度和中國,並在那裡創建公司。 從全球福利的角度來看,它可能是網路中立的,但從美國福利的角度來看,這完全是愚蠢的。

現實情況是,移民管制對失業沒有影響,無論是熟練工作力還是非熟練工作力,因為對工作力的需求不是固定的。 如果勞動力供應增加,對工作力的需求也會增加。 那些提出其他建議的人犯了一次性勞動謬誤。

經驗證據清楚地表明,即使是非熟練工作力的移民對這個國家來說也是一個凈積極因素(移民和勞工謬誤)。 這與我個人對機會平等的價值觀判斷以及我對那些願意承擔巨大的移民固定成本的人的欽佩相吻合——離開家人,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接受新的文化——在充滿機遇的土地上追求美國夢。

4.將醫療保健的重點轉變為預防保健和災難性保險,並讓消費者負責他們的醫療保健決策

美國在醫療保健方面的支出占其GDP的17.9%,令人難以置信,其健康情況比許多其他國家更差,有5000萬人沒有保險。 問題主要在於醫療保健的消費和提供方式。 令人震驚的是,對於我們的福祉和幸福如此不可或缺的東西,消費者並不是他們自己醫療保健的主要購買者。 由於僱主可以從稅收中扣除他們提供的健康福利,因此雇主提供的醫療保健更具經濟意義。 消費者不僅不是醫療保健的購買者,而且當他們失去工作時,他們也會遭受雙重打擊,因為他們也失去了健康保險。

醫療保健由僱主提供的原因是因為歷史事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僱主遊說使醫療保健費用可以免稅,以在提供的福利而不是工資上競爭工作力,因為工資控制而禁止他們這樣做。 雖然取消了工資管制,但醫療保健費用的稅收減免仍然存在,導致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結構。

此外,目前的系統看起來更像是預付的健康購買,而不是實際的保險。 不是只在災難(例如,年輕時患癌症或使人衰弱的疾病)的情況下才來玩,每個醫療程式都以非常低的共付額支付。 相比之下,家庭保險是“真正的”保險。 在洪水、火災、龍捲風等情況下,您會得到保障。 如果家庭保險的結構像健康保險一樣,您將支付極高的保費,但作為交換,所有維護以及所有修改和改進都將由保險承保——這將是一個帶有保險成分的預付建設和維護計劃。 最重要的是,由於消費者不直接承擔他們的保險費用,政治家和保險提供者有真正的動機將越來越多的服務納入“基本”健康保險計劃。

最近的研究表明,我們可以通過強制性的、個人購買的健康保險計劃,以目前平均每月費用的 10% 提供更好的健康結果,該計劃側重於預防保健和災難性保險,其他一切的免賠額很高,以及更好的適當的臨終關懷指南。 目前,臨終關懷消耗了所有醫療保健支出的 40%,預期壽命延長不到 6 個月,同時往往會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痛苦!

為了給人一種規模感,沃爾瑪的醫療保健計劃具有許多這些特徵,非吸煙單身人士每月收費30美元,非吸煙家庭每月收費100美元。 如果我們強制個人購買這些計劃,成本會降低,因為為未投保的人提供醫療保健的成本將大大降低。

雖然購買基本健康保險計劃是強制性的,就像必須擁有駕駛執照才能駕駛汽車一樣,但政府將在經濟狀況調查的基礎上為那些負擔不起該計劃的人支付全部或部分費用。

5.加強校際競爭,提高標準,改革校經費

美國學校與世界各國之間的 K-12 教育成果存在巨大差異。 幸運的是,在美國,無論是在州一級,還是在特許學校,以及在國際層面,都已經進行了足夠的實驗,以出現最佳實踐。

通過地方財產稅為學校提供資金尤其不正常,因為它加劇了不平等,因為好社區得到好學校,壞社區得到壞學校。 為了創造平等的機會,該制度將具有以下特徵:

  • 擇校方式讓家長和孩子可以申請大量的學校,讓學校爭奪最優秀的學生
  • 較短的暑假 – 目前的假期安排是我們農業歷史的遺產,父母需要孩子們在田間勞作
  • 更長的上學時間
  • 針對各種主題的綜合困難考試使「教授考試」和創造更全面的人群變得困難

對於無力支付的人,父母應直接承擔子女的教育費用,由國家在經濟狀況調查的基礎上支付部分或全部費用。

有趣的是,減少班級和學校規模,被譽為解決教育質量問題的方法,結果適得其反。 將班級規模從 30 人減少到 15 人,只會使每個學生的教師費用翻一番,而不會影響結果。 更糟糕的是,縮小學校規模實際上降低了質量,因為學校不再有規模提供更專業或更深奧的課程或按能力細分課程。

6.意味著測試所有好處

富人領取公共養老金、失業保險等是沒有意義的。 此外,許多看似好主意的福利,如“為所有人提供免費大學教育”,實際上是對富人的變相補貼。 富人的孩子上大學的可能性不成比例。 在某種程度上,國家希望為那些上大學的人提供福利,根據財富和收入按比例提供福利更有意義。 國家將為那些負擔不起的人支付全額付款,並隨著收入和財富的增加而減少部分付款。

在大多數經合組織國家,國家為中產階級做的太多了,而為有需要的人做的還不夠。 它沒有專注於説明有需要的人,而是以稅收的形式從中產階級的左口袋裡拿錢,然後以服務的形式回饋到右口袋,通常以“免費”醫療保健、“免費”教育和許多其他“免費”公共服務的形式。 鑒於確切的服務不是每個人都會為自己購買的服務,這比讓大多數人成為他們想要購買的確切服務組合的消費者要低得多。

手段測試福利還有一個好處,即它為福利計劃的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政治掩護。

7.消除所有關稅和貿易壁壘

正如李嘉圖在兩百年前所證明的那樣,即使一個國家在所有商品的生產中擁有絕對的生產優勢,各國專注於其比較優勢仍然是有意義的。

通過關稅或非關稅貿易壁壘來保護行業免受競爭最終是徒勞的,因為受保護的行業幾乎從未獲得競爭力。 它只會扭曲國內資源分配,並增加任何受保護行業的消費者的成本。

有更有效的方法來説明受國際貿易影響的工人。 即使贏家和輸家是不同的個體,交易的收益總是大於損失,但可以補償輸家。 例如,據估計,美國鋼鐵關稅每節省一個工作崗位的成本將超過50萬美元。 對這些工人進行再培訓,甚至補償他們被迫從事低薪工作可能造成的任何補償損失,會便宜得多。

此外,剝奪窮國的比較優勢是極其不公平的。 例如,農業補貼和關稅增加了美國和歐洲的食品成本,使少數農業企業致富,並剝奪了非洲和南美洲農民的生計!

8.取消社會轉移支付以外的所有補貼,以説明有需要的人

上述建議沒有對權益的隱含價值判斷;他們只是渴望使政府服務的演繹盡可能高效。 無論國家選擇像北歐國家那樣高度再分配——這意味著更高的稅率和對上述福利計劃的更慷慨的貢獻——還是像美國目前那樣減少再分配,都可以做到這一點。 除了直接向有需要的人提供轉移支付以服務於社會目標之外,還有一個真正的機會來消除各種扭曲性的補貼。 正如稅制改革部分所提到的,政治家無法選擇獲勝的技術。 此外,對行業或公司的補貼扭曲了資本的配置。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歐盟每年花費 600 億歐元,幾乎占其預算的 50% 用於農業補貼! 甚至美國每年在農業補貼上花費400億美元,其中35%用於玉米。 玉米乙醇就是這些補貼荒謬的一個例子。 玉米乙醇被宣傳為天然氣的環保替代品,但事實並非如此。 最重要的是,使用玉米製造乙醇會降低其可用性並增加其在食品供應鏈中的成本。 我們最好進口巴西製造的環保甘蔗乙醇。

美國聯邦政府總共花費了近 1000 億美元的企業補貼,這還不包括所有企業扣抵免和折扣中隱含的補貼!

9.結論:

這些改革在政治上可能仍然令人不快,但幾年後美國的財政狀況將難以為繼,改革將不可避免。 讓我們希望在債券市場迫使我們之前,我們開始改善!

C.公共服務、醫療保健和教育領域的生產力革命

除了上述政策變化之外,技術在公共服務、醫療保健和教育中的應用可以釋放生產力主導的增長,因為它釋放了錯誤分配的工作力和資本。 政府支出佔GDP的比重從美國的34%到法國的56%不等。 醫療保健支出從英國佔GDP的9.6%到美國佔GDP的17.9%不等。 公共教育支出佔GDP的10%至14%不等。 總體而言,60%至75%的經濟尚未受到生產力革命的影響。

當前的緊縮環境導致各州事半功倍,但全球有足夠多的有效利用技術的例子,我們可以用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情。 從在線投票、在線納稅申報表,到競爭激烈的在線採購流程,再到避免排隊的在線預訂,有無數的例子表明可能使用技術來提高公共服務的生產力。

同樣,在美國,我們在衛生管理和保險方面的支出為2360億美元,醫療保健總支出為2萬億美元,佔總支出的11.8%,比預期高出910億美元。 只要看一眼醫生辦公室的行政人員數量,就會發現有些不對勁。 該系統淹沒在重複的文書工作、保險檔、帳單等中。

教育改革的時機也已經成熟。 幾百年來,教師用基本統一的材料講授 20-40 人的班級的基本 K-12 教學過程沒有改變。 鑒於教師和學生的能力差異很大,這造成了許多不匹配。 我們已經擁有最好的教師在線教授數十萬學生的技術,按能力對學生進行細分,並不斷測試和監控他們的能力。 高等教育正在引領潮流,許多大學和教授通過 Udacity 和 Coursera等公司提供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或MOOC。 塞巴斯蒂安·特倫 (Sebastian Thrun) 有 160,000 名學生報名參加了他在 Udacity 上的人工智慧課程。 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最近合作提供免費的在線課程。 他們的第一門課程電路和電子學招收了 120,000 名學生,其中 10,000 人通過了期中考試。 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密歇根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通過Coursera提供類似的課程。

我們正處於一個實驗性的學習階段,其結論和K-12和高等教育的全球部署可能會徹底改變我們所知道的教育。

D. 技術創新有增無減

除了將現有技術應用於尚未採用這些技術的行業所具有的增長潛力外,新技術也在不斷被發明。 如果有的話,感覺步伐正在加快。 自1995年以來,申請和授權的專利數量翻了一番,分別從100萬件和40萬件增加到200萬件和90萬件(來源:WIPO)。 技術的採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迅速。

從我個人作為互聯網世界的運營商和投資者的觀察來看,互聯網行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活力。 世界各地正在創建的初創公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這些想法在國家之間流動得更快、更流暢。 正如谷歌董事長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最近在《商業週刊》的文章《矽谷總是陽光明媚》中所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泡沫中,我指的不是科技泡沫或估值泡沫。我的意思是泡沫,就像我們自己的小世界一樣。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公司無法足夠快地招聘員工。年輕人可以努力工作,發財。房屋保值。 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科技行業現在過於泡沫化,因為投資者正在急切地投資於任何可以產生收益的東西。

此外,我們看到互聯網以外的幾個領域出現了指數級增長的早期跡象,這為進一步創新帶來了希望。 在生物學領域,基因測序是最明顯的例子,人類基因組序列的成本從2001年的1億美元下降到2012年的不到1萬美元(來源: Genome.gov)。 太陽能也看到了類似的改善,儘管速度較慢,成本從1993年的每峰值瓦特5.23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1.27美元(來源: EIA.gov)。 3D列印的改進可以讓我們瞥見製造業的潛在革命。

明天的世界今天正在被發明,它看起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好!

E.“北京共識”只是短期的幻覺

1.資本主義帶來更大的自由。

資本主義依賴於對財產權的尊重、信息的傳播和法治。 因此,資本主義不僅使中國在過去二十年中變得更加富裕,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自由。 外國人和新聞界基本上有權四處走動。 現在有成千上萬的當地報紙批評腐敗、掩蓋等。

2.資本主義導致更大的個人財富,進而導致對民主的要求。

資本主義可以在沒有民主的情況下存在,就像過去二十年在中國所做的那樣。 它還與韓國和台灣的獨裁政權長期共存。 正如馬斯洛所指出的,當人們努力養活自己時,政治自由通常不是他們的首要任務。 然而,當人們在健康、住宿和食物方面滿足基本需求時,他們努力追求更高層次的願望,並開始擔心政治自由。

此外,隨著中產階級的出現,他們因任意的裁決和沒收而損失慘重,他們開始大聲疾呼代表權。 我猜想,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將要求更大的政治代表性。 隨著共產黨內企業家和商人的歡迎,朝著這個方向邁出的嬰兒步伐已經顯現出來。

韓國和台灣已經表明,當它們變得更富裕時,各國如何能夠相對和平地向民主過渡。 我希望未來幾十年中國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情,儘管我知道內部衝突的風險,因為中國存在不同的種族和語言差異,更不用說守舊派想要保持其權力的願望了。

3.收入不平等不是問題所在:國內收入不平等加劇,但全球收入不平等和生活品質不平等大幅下降。 真正的問題是機會均等。

在過去15年中,國內收入不平等急劇加劇。 然而,在同一時期,由於發展中國家的人均GDP增長速度快於發達國家,全球收入不平等急劇下降。 僅中國就使4億多人擺脫了貧困。 然而,中國已經從世界上最平等的國家之一變成了最不平等的國家之一。 然而,很少有人會反對其繁榮的好處。

此外,以預期壽命、生活滿意度、身高、休閒和消費模式衡量的生活品質不平等現象已大大縮小,因為下層階級的收益遠遠大於整個人口的收益。

更相關的發現是,如果存在社會流動性,不平等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許多國家正在失敗。 在世界各地,包括美國,精英們正在鞏固自己的地位,公共教育系統無法滿足下層階層階級的需求,他們攀登社會階梯的機會正在消失。 然而,這些並不是資本主義的先天缺陷,而是公立學校系統運作方式和勞動力市場監管方式的具體缺陷,可以通過適當的政策來解決。

4.結論:

資本主義不是民主的敵人。 恰恰相反,它是它的使者,將帶領大多數不民主的國家走上自由和民主的道路。

F.中國不會硬著陸,而是可能會出現來自中國的意外上行

我過去曾說過(《中國正在發生什麼:宏觀經濟學導論》),中國最終將控制其貨幣政策並讓其貨幣浮動——不是因為美國的一些白癡認為這將解決美國的經常帳戶赤字,它不會——而是因為這樣做符合中國的最佳利益。 人民幣國際化,中國金融市場和經濟對外開放,對全球經濟將是一股非常強大的積極力量。

G.瑪律薩斯的擔憂總是錯的

瑪律薩斯式的關注一次又一次地被證明是錯誤的,因為它們包含了對技術的靜態觀點。 瑪律薩斯最初預測世界將面臨饑荒,因為人口呈指數級增長,而糧食產量卻呈幾何級數增長,而當時大多數人口都在農業領域工作。 200 年後,我們只有不到 2% 的美國工人生產如此多的食物,我們正面臨肥胖流行病! 1972年,羅馬俱樂部出版的《增長的極限》預測,由於自然資源,特別是石油的供應有限,經濟增長不可能無限期地持續下去。 與1972年相比,我們現在擁有的大多數資源的已知儲量更多,儘管39年的消耗量一直在增加!

由於非常規石油和天然氣的爆炸性增長,有可能出現巨大的上行驚喜。 實際上,在未來10年內,美國很可能成為世界第一或第二大碳氫化合物出口國。 有些人了解天然氣;在這一點上,很少有人意識到石油也是如此。 萊昂納多·莫格裡(Leonardo Maugeri)是世界領先的石油專家之一,曾在義大利石油巨頭ENI擔任#2多年,是少數幾個真正建立和研究全球勘探與生產資料庫的人之一,其中包括非常規石油開發。 他剛剛發表了一項研究,預示著這一令人驚訝的發展。 就美國製造業的復興而言,這一趨勢很可能對美國經濟產生變革性影響!

最重要的是,我們將在21世紀經歷一場能源革命。 太陽能目前正遵循緩慢的摩爾定律式改進曲線,這表明即使排除補貼和碳稅,它也將在十年內具有價格競爭力,並且可能會在30到50年內導致電力的邊際成本接近於0。 即使在未來30年內有可能在核聚變方面取得突破,特別是來自私人資助的非托卡馬克項目,我們最終可能會得到“太便宜太米”的能源。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很難低估它將釋放的應用程式。 一旦計算機能力如此便宜,人們可以“浪費它”並創建無限種類的應用程式,計算就真正起飛了。

由於水龍頭的能源基本上是無限的,對淡水短缺的擔憂已成為過去,因為您可以淡化海洋。 同樣,高昂的糧食價格和糧食短缺將是一個遙遠的記憶,因為如果我們真的願意,我們將有能力在沙漠中種植莊稼。

此外,目前高昂的商品和能源成本正在為公司創新創造動力,我相信我們將繼續提高作物產量、能源效率、天然氣開採、風車效率,並將提出無數我們今天甚至無法理解的創新。

三、結語

鑒於自1750年開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生產力持續帶動增長的背景,我只能對長期的未來持樂觀態度。 有時,這種生產率增長多年來被週期性或結構性經濟問題所抵消,但從長遠來看,當創新有增無減時,它總是會勝出。 然而,正如凱恩斯所說,從長遠來看,我們都死了。 我們能做些什麼來説明更快、更少地實現積極的結果?

從長遠來看,一些長期趨勢使樂觀情景成為可能。 在有利於全球繁榮和個人自由的最重要趨勢中,資本主義與更大的個人財富之間的歷史關係導致了對民主的要求。 此外,全球收入不平等的總體減少正在更廣泛地分配更高標準的好處,並釋放了以前貧窮的大陸的人類潛力。 公共服務、醫療保健和教育領域的生產力革命將越來越多地使政府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務。 也許最重要的是,技術領域持續的巨大創新,特別是在資訊化和生物技術領域,將繼續推動我們現在難以想像的突破——創造真正的價值並證明錯誤的瑪律薩斯問題。

但樂觀的情況並不是自動執行的。 在中短期內,各國領導人需要做出明智而艱難的選擇,以避免一場可預防的國際經濟災難,並穩定國內經濟。 為了解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必須有債務減免,降低PIIG國家的債務與GDP的比率,同時對非競爭性經濟體進行結構性改革,對全球銀行進行資本重組,使它們能夠吸收這種債務減免。 改革者必須抵制懲罰性的財政緊縮政策,因為懲罰性緊縮政策具有吸引人的“強硬”政治眼光,但扼殺了基本增長。

在國內層面,美國必須努力提高效率,確保平等獲得機會。 美國應該採取的幾個關鍵步驟包括大幅簡化稅法、擴大稅基和降低邊際稅率,這將提高合規程度,同時將合規成本降低數十億美元。 稅制改革將提供絕佳的機會,以消除浪費和對經濟造成損害的公司補貼,特別是對農業部門的補貼。 為了效率和平等的目的,所有的關稅和貿易壁壘也應該被取消,包括我們稱之為移民法的人口貿易壁壘。 移民不會造成失業。 移民擴大了工作力庫,因為移民創造了企業並增加了總需求。 最後,必須通過轉向預防性醫療保健和災難性保險來減少飛速的醫療保健支出(佔GDP的17.9%),取代目前對無法提高生活品質或預期壽命的程式進行浪費性補貼的制度。 最後,由於創新源於受過教育的民眾,因此必須提高教育標準,同時改革學校資金,使其擺脫當前加劇不平等的機制。

對我來說,問題不在於是否樂觀。 問題在於,我們是否應該對五十年和五年後的情況持樂觀態度。 僅靠長期趨勢就可以解決長期問題。 但我是一個不耐煩的樂觀主義者! 儘管債務去槓桿化將在未來幾年帶來低增長,並可能帶來深度衰退,但我們不需要等待幾十年才能獲得好的結果。 我們現在可以通過採取正確的步驟來創造我們自己的良好結果。

非常感謝 Craig Perry、Erez Kalir、Mark Lurie 和 Amanda Pustilnik 對本文做出有意義和深思熟慮的貢獻。

作者 Fabrice發佈日期: 13 7 月, 2012分類 精選文章、經濟、個人沉思、經濟在〈經濟:一個樂觀的思想實驗〉發佈留言

Search

Recent Posts

  • 生命的意義
  • FJ Labs 2025 年第二季度更新
  • 與Auren Hoffman的DaaS世界對話:多元化投資組合、二級銷售和晚宴
  • 第 50 集:風險市場趨勢
  • 解碼未來:人工智慧、風險市場和市場

Recent Comments

    Archives

    • 2025 年 7 月
    • 2025 年 6 月
    • 2025 年 5 月
    • 2025 年 4 月
    • 2025 年 3 月
    • 2025 年 2 月
    • 2025 年 1 月
    • 2024 年 12 月
    • 2024 年 11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9 月
    • 2024 年 8 月
    • 2024 年 7 月
    • 2024 年 6 月
    • 2024 年 5 月
    • 2024 年 4 月
    • 2024 年 3 月
    • 2024 年 2 月
    • 2024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2023 年 11 月
    • 2023 年 10 月
    • 2023 年 9 月
    • 2023 年 8 月
    • 2023 年 6 月
    • 2023 年 5 月
    • 2023 年 4 月
    • 2023 年 3 月
    • 2023 年 2 月
    • 2023 年 1 月
    • 2022 年 12 月
    • 2022 年 11 月
    • 2022 年 10 月
    • 2022 年 9 月
    • 2022 年 8 月
    • 2022 年 6 月
    • 2022 年 5 月
    • 2022 年 4 月
    • 2022 年 3 月
    • 2022 年 2 月
    • 2022 年 1 月
    • 2021 年 11 月
    • 2021 年 10 月
    • 2021 年 9 月
    • 2021 年 8 月
    • 2021 年 7 月
    • 2021 年 6 月
    • 2021 年 4 月
    • 2021 年 3 月
    • 2021 年 2 月
    • 2021 年 1 月
    • 2020 年 12 月
    • 2020 年 11 月
    • 2020 年 10 月
    • 2020 年 9 月
    • 2020 年 8 月
    • 2020 年 7 月
    • 2020 年 6 月
    • 2020 年 5 月
    • 2020 年 4 月
    • 2020 年 3 月
    • 2020 年 2 月
    • 2020 年 1 月
    • 2019 年 11 月
    • 2019 年 10 月
    • 2019 年 9 月
    • 2019 年 8 月
    • 2019 年 7 月
    • 2019 年 6 月
    • 2019 年 4 月
    • 2019 年 3 月
    • 2019 年 2 月
    • 2019 年 1 月
    • 2018 年 12 月
    • 2018 年 11 月
    • 2018 年 10 月
    • 2018 年 8 月
    • 2018 年 6 月
    • 2018 年 5 月
    • 2018 年 3 月
    • 2018 年 2 月
    • 2018 年 1 月
    • 2017 年 12 月
    • 2017 年 11 月
    • 2017 年 10 月
    • 2017 年 9 月
    • 2017 年 8 月
    • 2017 年 7 月
    • 2017 年 6 月
    • 2017 年 5 月
    • 2017 年 4 月
    • 2017 年 3 月
    • 2017 年 2 月
    • 2017 年 1 月
    • 2016 年 12 月
    • 2016 年 11 月
    • 2016 年 10 月
    • 2016 年 9 月
    • 2016 年 8 月
    • 2016 年 7 月
    • 2016 年 6 月
    • 2016 年 5 月
    • 2016 年 4 月
    • 2016 年 3 月
    • 2016 年 2 月
    • 2016 年 1 月
    • 2015 年 12 月
    • 2015 年 11 月
    • 2015 年 9 月
    • 2015 年 8 月
    • 2015 年 7 月
    • 2015 年 6 月
    • 2015 年 5 月
    • 2015 年 4 月
    • 2015 年 3 月
    • 2015 年 2 月
    • 2015 年 1 月
    • 2014 年 12 月
    • 2014 年 11 月
    • 2014 年 10 月
    • 2014 年 9 月
    • 2014 年 8 月
    • 2014 年 7 月
    • 2014 年 6 月
    • 2014 年 5 月
    • 2014 年 4 月
    • 2014 年 2 月
    • 2014 年 1 月
    • 2013 年 12 月
    • 2013 年 11 月
    • 2013 年 10 月
    • 2013 年 9 月
    • 2013 年 8 月
    • 2013 年 7 月
    • 2013 年 6 月
    • 2013 年 5 月
    • 2013 年 4 月
    • 2013 年 3 月
    • 2013 年 2 月
    • 2013 年 1 月
    • 2012 年 12 月
    • 2012 年 11 月
    • 2012 年 10 月
    • 2012 年 9 月
    • 2012 年 8 月
    • 2012 年 7 月
    • 2012 年 6 月
    • 2012 年 5 月
    • 2012 年 4 月
    • 2012 年 3 月
    • 2012 年 2 月
    • 2012 年 1 月
    • 2011 年 12 月
    • 2011 年 11 月
    • 2011 年 10 月
    • 2011 年 9 月
    • 2011 年 8 月
    • 2011 年 7 月
    • 2011 年 6 月
    • 2011 年 5 月
    • 2011 年 4 月
    • 2011 年 3 月
    • 2011 年 2 月
    • 2011 年 1 月
    • 2010 年 12 月
    • 2010 年 11 月
    • 2010 年 10 月
    • 2010 年 9 月
    • 2010 年 8 月
    • 2010 年 7 月
    • 2010 年 6 月
    • 2010 年 5 月
    • 2010 年 4 月
    • 2010 年 3 月
    • 2010 年 2 月
    • 2010 年 1 月
    • 2009 年 12 月
    • 2009 年 11 月
    • 2009 年 10 月
    • 2009 年 9 月
    • 2009 年 8 月
    • 2009 年 7 月
    • 2009 年 6 月
    • 2009 年 5 月
    • 2009 年 4 月
    • 2009 年 3 月
    • 2009 年 2 月
    • 2009 年 1 月
    • 2008 年 12 月
    • 2008 年 11 月
    • 2008 年 10 月
    • 2008 年 9 月
    • 2008 年 8 月
    • 2008 年 7 月
    • 2008 年 6 月
    • 2008 年 5 月
    • 2008 年 4 月
    • 2008 年 3 月
    • 2008 年 2 月
    • 2008 年 1 月
    • 2007 年 12 月
    • 2007 年 11 月
    • 2007 年 10 月
    • 2007 年 9 月
    • 2007 年 8 月
    • 2007 年 7 月
    • 2007 年 6 月
    • 2007 年 5 月
    • 2007 年 4 月
    • 2007 年 3 月
    • 2007 年 2 月
    • 2007 年 1 月
    • 2006 年 12 月
    • 2006 年 11 月
    • 2006 年 10 月
    • 2006 年 9 月
    • 2006 年 8 月
    • 2006 年 7 月
    • 2006 年 6 月
    • 2006 年 5 月
    • 2006 年 4 月
    • 2006 年 3 月
    • 2006 年 2 月
    • 2006 年 1 月
    • 2005 年 12 月
    • 2005 年 11 月

    Categories

    • 紐約
    • FJ實驗室
    • 播放
    • 與獨角獸一起玩
    • 演講
    • 精選文章
    • 年度回顧
    • OLX系列
    • 經濟
    • 採訪和爐邊談話
    • 電影和電視節目
    • 個人沉思
    • 電子遊戲
    • 商業思考
    • 加密/Web3
    • 創業
    • 書
    • 市場
    • 旅行
    • 科技小工具
    • 幸福
    • 年度回顧
    • 壽命優化
    • FJ實驗室
    • 決策
    • 經濟
    • Asset Light Living(輕資產生活公寓)
    • 沉思
    • 樂觀與幸福
    • 狗

    Meta

    • 登入
    • 訂閱網站內容的資訊提供
    • 訂閱留言的資訊提供
    • WordPress.org 台灣繁體中文
    • Home
    • Playing with Unicorns
    • Featured
    • Categories
    • Portfolio
    • About Me
    • Newsletter
    • Privacy Policy
    × Image Description

    Subscribe to Fabrice's Newsletter

    Tech Entrepreneurship, Economics, Life Philosophy and much more!

    Check your inbox or spam folder to confirm your subscription.

    >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